新起点小说
新起点小说 > 新崇祯纪实 > 61水师的影子.二
字体:      护眼 关灯

61水师的影子.二

  新崇祯纪实

张一龙宋纪。”转头一看,两人正在角落里与曹化淳小声的说话,聊的挺好。


“末将谢陛下赏赐。”


两人过来先跪下谢恩,朱由检摆手:“起来,只要忠心能干,朕不会亏待你们。”


“即墨怎么样了?”


“还要两三个月,重新建造一个港口,快不了。


道路差不多修好了,从港口到即墨的官道。”


就没个现成的。


这时候,绝大多数海港都是在河海交汇处,兼有河海的方便。


只是,河流入海口大多比较浅,这个就麻烦了。


即墨胶州一带也是如此,海岸边一溜四五个港口,就没一个能用的,没办法,只能新建。


同时在福山县附近——后世的烟台择地建商港,兼做战舰临时补给,不想与文官口水惹麻烦,以水师水寨的名义方便些。


不建不行,登州港水门只有9米宽进不去大船不说,水深也不够,战舰临时停靠都进不去。


还有些麻烦。


计划里,海运会逐步替代漕运——当然不是现在,可漕运是运到京师的,半路卸载在即墨算什么事?


难道还要我再用车马运到京师不成?


派人去天津卫一了解,死心了。


天津卫近海淤积情况很严重!


事实上,直到清代,吃水深的远洋大船到天津卫,还需要在外海用小船转运一半货物才能进港。


如法炮制吧。


幸好,天津卫有水寨,有沙船之类吃水浅的船只,转运不用再另外找船了。


“这一路,日程需要多久,一年能跑几次?”


宋纪道:“末将是新手,又不熟悉航路,这次不能算数。


末将在老水手处打探的,从淮安府启程到天津卫,海路3300里,顺风顺水只需20天,不顺就需要一个多月甚至两个月了。


从淮安至崇明不过三五日而已。


其中唯登莱至天津卫风大浪急,最为耗费时间。


以登莱到淮安最为快捷,快则三四日,不快则十日或十五日。


即墨至淮安,快则两日,慢也不过十日。”


盘算一会,就按照两个月好了,来回四个月,每年跑两个来回,留下冬季休整,一艘大船一年向天津卫运粮才一万石。


尼玛,漕运四百万石,这得多少船?


加上商货呢?


怪不得漕船长期保持在五千艘以上呢。


“暂时也没有战舰,将船留下一艘改装,其余南下买粮木顺便做生意。


去时不带粮食,其余不限。


你们二人,轮流出海顺便训练一批水手与水师军士备用。


水手军饷比照骑兵。


留下的人,监督大船改装,港口与军营建设等事。


水手编制……”


这个犯难了,不懂,只知道一点大副二副什么的。。


张一龙忙到:“陛下,每艘船要一个船长以及副手,一个账房,一个领航。


水手要二十人左右,水手学徒数量差不多,要一个水手领班。


杂役又要十几人。


还要几个木匠等维修人员。


炮手虽然不知道有多少炮,可每门炮至少两个人是少不了的。


还要准备百多个战兵,预备着万一有跳帮战。”


朱由检考虑一会,不懂就别装懂,给够名额,剩下慢慢摸索吧:“战兵给你两个小队编制,由一个大队长指挥。


水手带维修人员给三十个,学徒也是三十,领班算小队长。


这些都按照骑兵军饷。


杂役十五人,设一什长,算步军军饷。


暂时没有炮,炮手先不编。


船长这些就按照你说的设,船长按大队长,副手算中队长,账房领航按照小队长。”


“陛下,末将建议人员配备双倍,这样下次接船时可以方便一些。”张一龙建议道。


“可以。”心疼银子三秒钟,每艘船200余人,四艘就多花一千人的军饷,每个月至少2000多两银子。


“还有什么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jksw-sz.com 新起点小说手机版https://m.jksw-sz.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