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小说
新起点小说 > 新崇祯纪实 > 140救灾
字体:      护眼 关灯

140救灾

  新崇祯纪实

忠君报国这种话,说说可以,实际用来做事是不行的。


虽然大明文臣们整天高喊着这些口号,实际上他们对此很清楚。


要人卖命做事,无非功名利禄四字。


功名是不能给的,土木堡之后好不容易取得的文贵武贱局面,万万不能更改。


那就只有利禄了。


幸好,不用自己掏腰包。


幸好,武将也没了骨气只求能弄些银子。


更好的是,这些银子要从文官们手中过一遭。


因此,孙承宗首次督师蓟辽时,坐视五六万兵力虚报十一万。


因此,王在晋退守山海关计划成为众矢之的。


因此,袁嘟嘟上任后,削减80万,转手又以空月马乾弄回大半。


因此,孙承宗二次督师蓟辽继续堡垒推进,直至大凌河之役被后金连内裤都给扒了下来,其原因还是银子。


-----


洪承畴的想法也与此没什么区别。


陕西形势很严重,自四月至今滴雨未下,各地灾民已经出现人相食的现象。


虽然还未形成大的民乱,可天灾之下各地小规模动乱不断,不断有流民聚集劫掠士绅米粟。


根本问题在于粮食,百姓活不下去时自然会铤而走险。


他虽然明白,可也只能分兵各处围剿,务必将乱子扼杀于初起之时,一时间颇有些焦头烂额的感觉。


此时此刻,朝廷清理粮饷之举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正是用到武将之时,拉拢与激励武将才是首要问题。


虽说他有手腕,可毕竟光有手腕是不行的。


因此,他再次上疏要求停止削减军饷粮饷,而且要把欠饷补上。


写这奏疏时,他也有些犹豫。


京师的情报一点点传来,他也知道皇帝在大力整顿军镇,也知道皇帝在编练禁军。


不过陕西情况特殊,想来皇帝若想稳定形势,也只有捏着鼻子忍下来。


------


问题是朱由检对稳定陕西根本就没报什么期望。


老问题,没有粮食与一个高效廉洁的地方衙门,救灾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他不打算浪费朝廷的银子。


不过面子工程还是要做的。


考虑再三,清军依然要进行。


陕西每年田赋是接近200万两,除了地方存留之外,全部起运到边镇以支付薪俸与军饷。


其下辖榆林、固原、甘肃、宁夏四处军镇,每年除了京运银90多万之外,还有陕西民运粮8万多石,民运银80多万,盐引、马草、运费折银若干。


至于屯田粮40余万石,早就不见了踪影。


四镇粮饷总数200余万,计划是削减三分之一数额。


提笔给洪承畴回信。


隐隐约约提醒他,光是拉拢武将不行,更要注意士卒。


武将捞银子少了顶多怠工,士卒吃不饱可是会造反的。


削减粮饷会继续。


京运银至少削减20万,朝廷也能喘口气。


再削减20万民运银留在陕西,加派的辽饷大约20万两,也不要了。


这些银子就由洪承畴调度,或在当地或去湖广四川购粮,能救多少算多少。


再告诉洪承畴,他可以自行决定受灾各县减免税赋事项,不过要是出什么幺蛾子,自己准备好承担后果就是了。


再下旨给山西、大同两镇,如果被流贼肆虐就等着被收拾吧。


----


魏忠贤赶来禀告房山县之事。


事情已经查清,一些士绅收买了顺天府的几个官吏,制造了假步弓有意陷害学员引发骚乱。


顺便审问出来一些贿赂学员、衙役之事。


很正常,事关利益什么歪点子都可能有。


“除籍之后,抄没家产。”


请收藏本站:https://www.jksw-sz.com 新起点小说手机版https://m.jksw-sz.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