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小说
新起点小说 > 新崇祯纪实 > 113官绅一体纳粮之折中版
字体:      护眼 关灯

113官绅一体纳粮之折中版

  新崇祯纪实

对何廷枢的支持,不仅是开放煤窑。


14日,朱由检特意召开了早朝。


皇极门前行礼过后,赶在大臣开口之前,魏忠贤宣布了皇帝的一项新政策——优免折现。


“自太祖定制国朝优待官员后历经几次修改,至万历三十八年最终定制一品京官免田赋1万亩……,


陛下深虑此策对无地、少地官员不公,因此决意将之折银发放,自此之后官绅一体纳粮服役。


为免遽然改变百官不适,暂且在直隶顺天府试行。


……。”


简单说,就是将本来对官员的优免待遇折合成银子发放,你们大伙合计下每石折多少银子合适。


大明官员的贪婪真的是触目惊心。


以一品京官的优免为例,从洪武时只免30丁的杂役,到正德时增加了免田赋数顷,此后免田数量一发不可收拾,直到现在免田万亩。


即使是用屁股想,皇帝都不会主动的、心甘情愿的给官员免税,只能是官员自个给自个争取的。


就这还不满足,仍然想方设法偷税漏税。


可以说,官员优免是所有田赋问题的根源之一,也是土地兼并的罪魁祸首之一。


如果没有优免,农民就不会贪图免役、免赋心甘情愿的将土地投献给官员。


而士绅在兼并土地时必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即使兼并了,也不能光明正大的不纳税。


而且,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即使官员不接受投献,仅仅是自己在各地买地,在各地方官征税时也可以轻飘飘的一句优免就可以过关,现在则连这个漏洞也给堵死了。


一品万亩,按照大明官方税率每亩0.033石,一年330石。。


按照京师麦价0.8两折银264两,朝廷付的起。


何况,不是还有宝钞吗!


折银一旦实施,所有自愿或者不自愿投献的农户必然会要回自己的田地,到时候光是土地纠纷就会让官员焦头烂额。


甚至,还会给朱由检一些意外之喜。


------


诸大臣面面相觑,都有些不知所措。


这完全打乱了他们的节奏。


本来就已经很麻烦了,因为清丈在道义上是无法反对的。


煤窑契税也很麻烦,大明对此早有先例不说,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次收税是由顺天府收取的,不能再以皇帝的贪婪为攻击点。


唯有一个漏洞,就是这商税是以中旨发出的,只不过何廷枢这小人接了旨,他们也只能徒呼奈何。


这就是名正言顺、堂堂正正的好处,大臣们颇有些束手无策的感觉。


其实如果不是牵扯官员太多,优免之事也会是中旨。


“陛下,臣反对。”御史胡明凯出列道。


不出预料,还是御史打头阵。


瞧了瞧,不认识。


“说。”


“臣以为,国家财计困难,如果将优待折银,朝廷度支将更为艰难。”


朱由检和颜悦色的道:“你多虑了。


大多数官员还是有田的,朕做的只不过是收了税赋再发给他们。


无田的官员还是少数嘛,这点开支朝廷还是付得起的,何况现在只有顺天府。


郭尚书,你说是不是?”


郭允厚听了圣旨之后就知道是麻烦,既然他没有冲锋陷阵的自觉,自然也不会强出头。


不过被点名就没办法了,也只好站出来表态:“臣也觉得顺天府些许银两,朝廷能付的出。”


“既然是少数人,臣以为无需为少数几人更改朝廷的政事。”胡御史仍然在坚持。


“你家几口人?”朱由检依然笑眯眯的。


“臣家里老幼总计十五口。”


“有多少田地?”


“臣家里只有300亩。”有些犹豫,不知道说多少合适。


“按照则例,你可以免田3000余亩的,却无田享受这待遇,说起来这不就是朝廷亏待了你吗。”朱由检有些沉痛的道:“朝廷如此亏待于你,说出去岂不是让人不平?


若是折银后你就与同僚一般了,也算是朕对各位臣工的一点补偿。”


胡御史张嘴结舌说不出话,有心说几句臣不在乎,臣甘愿吃亏,又觉得有些太过了,似乎很肉麻的感觉。


“退下吧。”朱由检郑重的道:“朝廷不会亏待你们这些国之栋梁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jksw-sz.com 新起点小说手机版https://m.jksw-sz.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