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小说
新起点小说 > 二人森林 > 124.姜撞奶和红豆凉糕
字体:      护眼 关灯

124.姜撞奶和红豆凉糕

  二人森林

这个机器,像是个缩小了的舂米机。不过,村中磨坊里用的舂米机有一大排木柱和木槽,萨沙这机器只有一个。


何田和易弦经过这几个月的磨练,木工活儿的水平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很快做出了自己的夯土机。木槽什么的都是现成的,重点是叶lún和转轴。


有材料有工具,掌握了方法,夯土并不是太难的技术。但和任何技术一样,想要掌握,都得多练习。


萨沙老师带着两位学员制作出的夯土砖摆满了屋子前后的空地,等待晾干。


晾晒夯土砖的时候还要考虑阳光,不能让砖块表面干得太快,不然砖块很有可能裂。这时就得用草帘子盖住砖块。


如果天气非常热,或者风很大,还得在草帘子上洒些水,保持湿润。


据萨沙说,熟练掌握这门技术后,一个人一天可以做出六百多块砖。


夯土也可以用更大的模具。比如墙体模具。


什么叫墙体模具呢?就是用木板搭一个空心墙,然后把混好的泥浆倒进去,夯打之后,等土干了,拆掉模具,墙体就做好了。


这一招在盖房子时尤其管用。


把混好的泥浆倒进去,夯打之后,等一会儿,拆掉模具,墙体就做好了。


陶胚晒干后,何田郑重地带着萨沙在陶窑前摆了个小桌子,桌上放上小盘子,盘里装着沙土和三个锥形香丸,一脸严肃地焚香祷告。


这个仪式让萨沙心生敬畏。


毕竟,封窑之后会发生什么,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烧出一窑漂亮的陶器,还是一窑碎陶片,在这个时代,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一块松动的窑砖,都会造成令人失望的后果。


接下来的每个步骤都很关键。


何田先教萨沙然后把要烧的陶胚放在窑里,怎么在陶胚和架子之间放柴火,多大的木头块合适,全都要考虑到火和气流的走势,这个,只能凭想象力和经验了。


放好陶胚和柴火之后,开火。


这之后,何田依赖的工具只有这几样,用来挑开遮着炉口铁板的铁钎子;投木柴用的铁铲;一个陈旧的皮质手动鼓风器,长得像个尖嘴的手风琴;再就是劈木柴的小斧头了。


除此之外,她只能依赖自己的眼睛。


炉火的温度达到时,拉开铁板,能看到十分明亮的橙黄sè,这个颜sè越浅,炉子里的温度越高。


就想她之前所说的,只要炉子还在烧着,就要不停地加柴,加柴,加柴,一丝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最初的两天,是何田和易弦lún换守护,萨沙旁观学习,等萨沙稍微上手了,每天夜里会让他lún守两三个小时。


何田在窑炉前面搭了个临时的窝棚,几乎白天黑夜都守在窑前。


这炉陶器的成功与否,在她看来,比以往的都重要。这可是和她的信誉有关的呀。


他们的一日三餐,全是易弦来料理。


之前何田准备了好多燕麦面包,易弦有时会炖一锅肉汤,有菜有肉,放在小陶罐里提过来,掰一块面包蘸着汤吃,或者是做成夹着苹果片和乳酪的三明治、黄瓜jī蛋美乃滋酱三明治。


苹果这种水果放在地窖冷藏,如果保存得当,可以一直吃到次年秋季新苹果成熟,倒不是太稀罕,美乃滋酱萨沙倒是第一次吃。做法也不难,就是蛋黄加白醋和一点点砂糖,再加上油,疯狂摇晃就成了。


他对易弦提供的食物倒是很满意,不过,易弦看到何田嘴chún都要干裂了,胃口也不好,心疼他媳妇心疼得不得了,在饮食上又下了不少功夫。


今天是黄瓜青椒丝凉面,明天是酸梅鸭xiōng肉饭团,再过一天又端来了姜汁撞nǎi。


于是萨沙也有幸尝到了这个新奇食物。


易弦把老姜磨成姜蓉,挤出汁,放在三个小碗里备用,羊nǎi从地窖的冰箱里取出来,加热到锅边冒气针眼大小的小泡泡就端下来,稍微放凉后用竹勺舀一勺,缓缓倒进放了姜汁的小碗里,在姜的蛋白酶作用下,碗中的nǎi就半凝固了。要想知道姜汁撞nǎi是不是做成功了也很简单,只要将一把小竹勺子轻轻放在nǎi皮上,要是勺子没有沉下去,那就是成功了。


这时再将小碗放在冰箱里冰镇一会儿,吃起来那味道可美了,凉凉滑滑,又香甜。


除了姜汁撞nǎi,易弦还做了樱桃果冻和红豆凉糕。


取一块用猪皮和骨头熬成的明胶片或者一些寒天粉,温水化开,分成两份,一份加上樱桃汁,另一份加一勺蜂蜜和几片薄荷叶。


先把樱桃汁倒进小碗里,倒到碗的一半就行,然后放进冰箱冷藏。


一个小时后取出来,碗里的果汁已经成固态了,这时再放一颗樱桃,一片小薄荷叶,把另一份加了明胶的蜂蜜水倒进碗里,再次冷藏。


再次取出来,小碗放在盘子上倒扣一下,就得到一个双sè的果冻,一半暗红,一半晶莹清澈,能清楚地看到果冻里鲜红的樱桃和碧绿的薄荷叶。


红豆凉糕其实也算是一种果冻。


把熬好的红豆糖放温,加入明胶片或是寒天粉,搅匀,冷藏,出模,切成小方块,或是用花朵铁模压成花朵的形状,凉凉甜甜,红豆沙沙的。这个凉糕不会太凉伤胃,又有营养。


萨沙每次看到易弦整治这些jīng致吃食,都主动向何田道谢,“沾了您的光了。”


有易弦助力,烧窑进行得很顺利。


谁料到,到了封窑那天,何田刚从窑顶下来,突然刮起一阵凉风。


她皱眉,深吸一口气,“要下大雨了。”


易弦和萨沙对视一眼,同样忧愁。


果然,不一会儿,乌云满天,风雨大作。


这时他们能做的,只有等待。还有祈祷。


“看来祖先们不想让这手艺外传啊!”易弦拍拍萨沙的肩膀,惋惜地看着他。


萨沙不服气地瞪他,“那怎么传给你了呢?”


易弦冷哼,推开萨沙,搂过何田,在她毛毛躁躁的脑袋上亲一下,“我是外人么?”


萨沙气得闷声摇头。


雨过天晴后,大家的心情并没随着天气晴朗起来。


到了开窑的时候,何田忧心忡忡,站在窑炉口愣愣出神。


易弦拉拉她的手,“要不,我来开?”


何田摇摇头,自己揭开了封窑的砖块。


她还不忘告诉萨沙,拆窑的时候要怎么样做,怎么把陶器一件件取出来。


封住窑炉的砖块全都拿开了,何田走进窑炉,拿起一件陶器,轻轻抚摸,再用力压一压,哈哈笑了。


出乎意料,又或者其实合情合理,这窑陶器都烧成功了!


萨沙的激动得原地转圈跑,握着拳头哇哩哇啦乱叫,何田和易弦则是感到欣慰和放松。


取出的陶器一件件摆出来,何田又拿了干草,教萨沙如何捆扎杯盘碗盏瓶瓶罐罐。


至此,她的教学才算完成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jksw-sz.com 新起点小说手机版https://m.jksw-sz.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