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招安(四)
然而正题的焦点,却不在这两处银矿,而在鹿头店。
“此二矿坑近些年已有枯竭之色,想来开采时日无多。谁料在半月前,大阜山又新探出了银脉,说是所蕴甚巨,如若开采,获利可想而知!”左思礼眼光炯炯,说罢喟叹一句,“怕真是龙兴照拂,荫庇此县。”鹿头店正东倚大阜山,与山银脉自也近在咫尺。
这么一来,赵当世算是明白了这左思礼的来意,十有八九是左良玉看了大阜山的这处银矿,想插一手捞些好处。
其实有明一代,对于采矿业基本是持消极态度。朱元璋甚至曾直截了当说:“银矿之弊,利于官者少,损于民者多,不可开。”所以明朝开国初期,涉及金、银、铜、水银等矿业基本照搬前代正常生产,并严禁民间私采,纵然是官府,也只“间或差官暂取,随即禁闭看守”。洪武之后禁令方开始松懈,例如永乐、成化年间都来湖广“大开矿采”。规模盛时,在武陵等十二县即开“二十一场,岁役民夫五十五万”。所以湖广采矿之业早有前例。当今律令废弛,利益当前,左良玉敢以一武官身份犯禁,亦不足为。
“左帅国之栋梁、深明大义,自从军至今,心所想,无不是为百姓谋福祉、为朝廷分忧难。然而贼势披猖,其余官将暗弱,左帅要以一己之力撑起我大明的半边天又谈何容易。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继续保我明土之太平,不可无左帅,而左帅又不可无钱粮以资兵将驱使效力。因此特差小人来鹿头店,为大阜山银矿作计议。”左思礼滔滔而言,似乎在他心,大明朝的天下全抗左良玉一人肩,他看到赵当世不住点头,心满意,转言道,“然而左帅急公好义、周人之急的秉性世人皆知,而今贵营初来必定亟需军资,他素敬大人为人,故而便也设身处地想到了贵营的难处。因此打算,将这银矿之产出,与贵营相分。共得好处以资军用,携手匡扶我大明江山。”末了,更添一句,“若换作旁人,得不到他老人家青睐,是绝不可能得到这份照顾的。”
赵当世边听边想:“这左思礼说得好听,可剥茧抽丝不过是左良玉忧虑我进驻鹿头店独吞了大阜山银矿的好处,才派这左思礼来提个醒。”但是,想到这里,不禁触动了他这几日一直在思虑的一件事。他为了这件事,前前后后与昌则玉、侯大贵等营武商谈不下十次,至今尚未能定计。左思礼此来,正有不谋而合之意。
这件事,归结到底是一个字——钱。
从前赵营依旧为寇时,赵当世虽说也时常为钱粮问题所困,但总的说来,那时候部队处在一个不停流动的状态,对于军资钱粮的短缺其实还较好解决。无非是多抄掠或者是暂时降低将士的生活成本,最最简单的开源手段罢了。非常时节,营下对困境常心理准备,所以每每遭遇难关,咬咬牙都能挺过去,可是,这样的情况,随着赵营归顺朝廷,获得了暂时的安定而不复存在。
钱粮使王来兴与内务使何可畏曾给赵当世细细算过账。
首先,这时节不论那些整日价苍惶度日、饱一顿饥一顿的流寇,单论明廷普通野战官军的平均薪资水平,大抵可视作日银三分加日米一升五合,若是马军则额外要加日银二分、日草一束、日豆三升等等。
赵当世接受招安后,放言要“全军同享富贵”,承诺先将兵士待遇与官军持平,所以立下军令,将军资白纸黑字写了下来,以安军心。具体每名普通兵士日银二分、日米二升,米按日给、银按月结。这样的条件,只要能坚持实现,其实经常遇到欠饷缺粮的陕、豫官兵们要好不少。
之所以要这么做,赵当世也是未雨绸缪。湖广势力纷杂,看官军,表面其乐融融,相安无事,其实私底下互相攻歼、互撬墙脚的事从来不绝。倘在待遇与别家营头相去甚远,jūn_duì 的凝聚力可想而知。而且失去了以对抗官军、劫掠屠城为的激励手段,一旦兵士在艰酸的条件下倦怠,军心很容易动摇,再想将一落千丈的失望重新振作,必然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再有一点,便是赵当世体恤兵士,他认为吃饱饭是兵将们天经地义应该享受的最基本权利,如果主帅连全营下的温饱都解决不了,那便不配统兵驭将,也没资格奢望沙场折桂。简而言之,他赵当世可以受委屈,赵营的兵“不能受委屈”。
赵营当前三军一营,总计有一万出头的人,马军将近一千五百。纵然将这些人全算成是最基本的步兵,将米、豆等全都折合成钱,赵营每个月也要为这一万二千人支付将近二万两银子的开销,依次一年下来,加其他杂项开支,军费会在二十五万两下浮动。
赵当世还质疑这估算的准确性,何可畏拿出册簿一项一项对给他看,他方才接受现实。
诚如前言论及,部队一旦招安定下来,便失去了抄掠这么一项最直接的大头经济来源。赵当世才切身感觉到,要自己凭空拿出每年二十五万两的钱来,谈何容易!
钱的问题,在大明朝、在流寇以至于关外,广泛存在。有手段的,如张献忠、左良玉这种,通过各种渠道补贴军用;没手段的,那只能叫天叫地一无所应,乃至最终兵士哗变,营毁军散了。
此外,根据王来兴与何可畏的交底,营目前还存有粮草一万五千石、钱五千八百两,再怎么勒紧裤腰带,也只够支持全营两个月,除了他,营确实再无人能着眼于赵营的实际,提出此建设性的建议。昌则玉、穆公淳等人固然才智过人,可术业有专攻,论及后勤,还是逊何可畏远矣。赵当世直到这当口,才蓦然惊觉,当初这个自己瞧不眼的何可畏,当真是有着真才实学的干才,若没他在赵营幕后摊派筹划,很难想象只凭赵当世和一些门外汉,赵营的光景会是如何。再进一步说,赵当世承认,何可畏已经如同昌则玉、侯大贵等人一样,成为了营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请收藏本站:https://www.jksw-sz.com 新起点小说手机版https://m.jksw-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