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第369部分阅读
这简直是有史以来最弱的宰相就职宣言了,让其余三人的脸sè都有些怪异不是明摆着让有野心的人继续争夺吗
李chun芳也显得情绪不高,并不为自己终于位极人臣而欢喜,接着便道:“还有就是,现在许多部院都换了新堂官,为了实现平稳过渡,请诸位要在自己分管的部院中多费些心神。”
待三人点头应下后,他又道:“第三,就是内阁只剩下咱们四个,有必要再廷推两到三名大学士入阁,把几位阁老离去后的空缺填起来。”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自然也没人反对,待说完这三件事,李chun芳看看沈默道:“现在沈阁老回来了,陈相和张相也可以卸下担子了”
沈默能感觉出李chun芳对自己的隔阂,不过这也正常同乡和师生关系,是这年代的官场上,主要的两种拉帮结派的方式。同乡可以相互扶持,互通声气,师生则是更为紧密的一种上下关系,一旦确立之后,老师必须为学生的仕途铺路,并在其弱xiǎo期提供保护。学生应尽的义务是,初期为老师分忧,待成熟后替老师解难,甚至对致仕后的老师提供保护,形成一种官场父子关系,一旦确立,牢不可破,否则必会被群起而攻之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实是文官无意识对抗皇权的结果。中国两千年的政治体制,一直是君与士大夫共天下,然后皇帝却极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宋太祖取消了与宰相坐而论道,明太祖干脆撤消了宰相之位,他的子孙又设廷杖,肆意侮辱殴打文官,这就bi着文官不得不抱团,以群体的力量求自保。
mén生与座主,正是为历代皇帝深恶痛绝又无可奈何,只能默许的一种结盟方式。对于那些身处高位的大臣来说,能否成为会试主考,是关系到他的江湖地位、朝堂势力,以及权势长久的一个关键因素,历来为高官大僚所必争。
经过这么多年的反复争夺,最后随着内阁的权势扩大,终于压制住六部九卿,定下了会试主考必须由内阁大学士,或者必然入阁的礼部尚书担任。自此彻底建立起对六部的压倒xing优势,使原先的平起平坐,变成了现在的上下级关系。
然而三年才有一次大比,而内阁狼多rou少,所以每人只担任一届主考,也成为了不可破坏的规矩,哪怕强势如严嵩、长久如徐阶,也没有破这个例至于徐阶为何有壬午、丙辰两科的学生,那是因为李chun芳、张居正那一批,他正好以礼部尚书掌翰林院,并亲自在庶常馆授课的缘故。所以准确的说,与他建立师生关系的,是壬午科的翰林们,和丙辰科的全体进士。
总而言之汇成一句话,那就是成为会试主考的机会,此生只有一次,结果被人几乎把其中jing英尽数截走相信你一定能体会到李chun芳此刻的心情。
然而沈默之所以留着他的目的,就是让他来当这一科名义上的座主当初在南京时,他通过mo底,发现苏州府学十年磨剑,在这一科中必然会大放异彩。如果自己这个当老师的,去抢那个劳什子会试主考的话,那学生的成绩越好,人们就越以为是他徇si舞弊,这样对师生双方都不好。为了避免使这桩盛事演砸,沈默先是主动让出会试主考,又谢绝了皇帝请他担任殿试读卷官的好意,彻底的避开了嫌疑。
至于自己会不会为李chun芳做了嫁衣,沈默一点也不担心。因为所谓的座师与mén生,一无授业解huo之恩,二无朝夕相对之情,不过是因为一场考试的缘分,恰巧被他取中了而已。但这又有什么考试凭的是自己的本事,阅卷时主考也不知道自己取的是谁,只是恰逢其会,在你的卷子上写了个中而已。
说白了,所谓mén生座主,不过是个由头,给新入官场的菜鸟找一座靠山,让宰相们有个公然收拢党羽的机会罢了。其实在学生们心里,这所谓的座师,远远比不上给他们传道授业解huo的真正老师。只不过读书人不沦落到屡试不第、或者被官场抛弃的地步,又有谁会正眼看那些前途未卜的秀才一眼,更别提踏踏实实教他们学问了。
所以学生们只能将真正的老师放在心里,转而去拜身居高位的主考为师罢了揭开这种师生关系那层光鲜的外衣,下面其实不过是俗不可耐的利益jiāo换而已。
但沈默开创先河的举动,和他今时今日的地位,使这一陈陈相因的陋习,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真正的老师身居高位之时,座师能给的他全能给,座师不能给的他也能给,学生们怎可能背着他,去再认别的老师呢
让人笑话,且毫无意义之举,是没有人会做的。
~~
此时此刻,谁也不知道,这次的皇榜公布之后,将会引发一连串极其深远的改变,最终甚至会作用到国家的政体上来。即使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也没有想那么深远,他在会议结束后,回到了自己的值房,那里还有个一心要走的海刚峰在等着他呢。
回去一看,海瑞果然等在那里,但再一看自己的书案、圆桌、以及待客的座椅上,都堆满了函待批复的文件,他不由拍拍额头,呻yin一声道:“我又不是庞士元,不要这么折磨我”
海瑞顿一顿才反应过来,但仍旧绷着脸,把那辞呈奉上道:“大人,您现在可以看了吧”
沈默无奈的接过来,看看四下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去会客室吧。”
于是两人又到了上次会面的地方,就坐之后,沈默便展开海瑞的辞呈看起来。而海瑞则正襟危坐在下首,等待他看完的那一刻。
沈默看的很慢,并不是因为他对这辞呈有多关注,而是在想办法说服海瑞他是不能让这柄斩妖除魔的神剑走的,大明的改革,正需要高拱那样的猛士,手持此等神剑,才有可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来。
自己把高拱推到前台,就得给他配上这样的神兵,否则也是枉然。必须把他留到高拱回来再说,相信高肃卿会以大局为重,不计较当初海瑞的冒犯
分割
被前面的越拉越远,被后面的紧贴菊huā,唉谁还有月票啊
第八三二章 所谓朋友上
第八三二章所谓朋友上
会客厅中,海瑞和沈默相对而坐。
见他轻轻合上辞呈,搁在桌上,海瑞低声问道:“中堂可以批准了吧”
沈默的食指在他的辞呈上缓缓轻磕,只是凝视着海瑞,没有马上回答。
海瑞也目视着他,眼神中充满了坚决。
对视片刻,沈默终于开口了:“你的辞呈里有一句,我本渔樵盂诸野,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高适的诗句是吧”
海瑞最痛恨官场的,就是一个虚字,这时见沈默不愿正面回答自己,却扯到什么唐诗上,登时便有些不耐。但他也知道对立情绪解决不了问题,只能耐着xing子道:“是。”
“你引得很合适,高适是个爱民的官,这是他在做县令时写的诗。”沈默便悠悠背诵道:“我本渔樵盂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只言xiǎo邑无所为,公mén百事皆有期。拜迎官长心yu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念完之后,他深深地望着海瑞道:“这也是你的心声吧”
海瑞从他那悲楚的声调,和同情的目光中,立刻感觉到了此人是理解自己的。尤其他将自己比高适,起意在厌官,破题在爱民两字上,同调之感不禁油然而生,脸sè不由缓和了许多道:“中堂大人谬赞了。”
“不是谬赞,至少你这对百姓这份心,绝不亚于高常shi。”沈默摇摇头,恳切道:“你海刚峰是大明的良心啊,大明朝十成有一成你这样的官,风气便将为之一正。为了给天下的读书人树个榜样,你也不能辞官啊”
原来是要树立个榜样这也许才是对方不放自己离开的真正原因。海瑞默默的看着对方,一时难以措辞。
“我已经吩咐琼州府,妥善奉养老夫人,没有特别的理由,”沈默的手指从那辞呈上离开道:“朝廷是不会放一个好官离去的。”
海瑞看到了他眼中的坚决,但态度没有软化,轻吸口气低声道:“中堂应该知道沧làng之水”
“”沈默面上浮现复杂的表情,沉默了许久方缓缓道:“刚峰兄,你错了。”
听沈默唤自己刚峰兄,海瑞一下被触动了衷肠,顿时回想起曾经的那些峥嵘岁月,表情也变得柔和起来,但嘴上仍倔强道:“请中堂赐教。”
“世易时移,古人的一些观点,是不能用在现时的。”沈默声音凝重道:“孔子曰:xiǎo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这是圣人说的不错。但那是在东周战luàn之时,诸侯并起,所谓chun秋无义战,是以君子处世,遇治则仕,遇luàn则隐,无可厚非”顿一顿,他充满感情道:“我大明朝现在天下一统,江山定鼎二百年,早就变得比黄河还要浑浊,哪里还有清水神州大地几无一片净土,亿万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要是像你这样视百姓饥寒如自己饥寒的好官,都不愿意再为百姓奉献,稍不顺心便要辞官归隐,不说江山社稷,奈天下苍生若何”
这一番话,让海瑞心里,昔日那个忧国忧民、敢当大任的沈大人,又一次鲜活起来在沈默离开苏州,进京为官之后,他就感觉对方变了,变得不再锐意进取、而是稳字当头;不再善恶分明,而是和光同尘。后来发生的一切,都让海瑞愈发相信,自己曾经十分欣赏,认为是大明未来栋梁的沈大人,终于mi失在京城官场这个大染缸中,彻底被那些庸俗官僚同化掉了。这一认知让海瑞十分痛苦,和沈默也渐渐疏远起来当初那封与沈拙言绝jiāo书,虽然初衷是为了保护他,但其中并不是没有海瑞的真实感情
失望、失望、还是失望,这就是今天之前,海瑞对沈默的看法。
然而方才听他说出这番话来,其意境之高,用心之良苦,古来名臣亦不过如此。这是此人的心里话吗难道自己一直以来都误会他了海瑞对沈默的印象,再次动摇起来。
~~~~~~~
长久的沉默后,海瑞深深叹息一声,抬起头来对沈默道:“大人的话说到这份上,海瑞再要坚持己见的话,就是偏执了”沈默的脸上刚要lu出高兴的表情,却又听他道:“我的辞呈可以收回,但有一个问题,必须要请教中堂,如果不把这件事nong清楚,这个朝廷我是不会再待下去的。”
“你可以问。”沈默微微颔首道:“能回答的,我自然会回答。”
“”海瑞就是不爽他这个淋漓不尽的态度,实在让人不快。但那些问题已经亘在他心里半年了,总要有个解答,便闷声道:“第一个问题是,胡宗宪到底是怎么死的”
“你是案子的主审,”沈默淡淡道:“为什么反过来问我”
“因为案子审到这里,所有的线索都被掐断了。”海瑞缓缓道:“但根据已经被处决的万伦招供,他说在最后一次审讯前,胡宗宪就已经死了,而使其致命的,是一片从刑具上掰下来的利齿。”
“竟有此事”沈默面无表情道:“为何不继续查下去”
“卑职说过,所有的线索都断了。”海瑞双目如剑般,紧紧盯着沈默道:“当天参与审讯的所有东厂番子,全都被镇抚司的人格杀当场,那珰头也死在刑部大牢里,只有万伦侥幸留下条命来。而那日审讯的刑具也已经找不到了”对于这种大案,单凭口供都是孤证不立的,只有两人以上的口供,或者人证物证俱在,才能定案。
“你是怀疑有人在杀人灭口,湮灭证据,企图掩盖真相”面对着海瑞的bi视,沈默依然面不改sè道。
“不错。”海瑞点头道:“一切都太刻意了,让人很难不产生这样的联想。”
“那就查下去”沈默沉声道。
“朝廷已经盖棺定论,万伦也被斩首,最后一个知情人都没了,还怎么查”海瑞突然怒气勃发道:“也不是没有办法,请中堂帮我请旨,传唤镇抚司相关人等”
面对着海瑞的咄咄bi人,沈默苦笑一声道:“给这个案子结案的,是我的老师,前任首辅徐阁老,现在他人刚走,我就要翻案,让天下人怎么看我这个当学生的”
“难道两榜进士,取得都是乡愿吗”海瑞怒视着沈默道:“敢问中堂大人,是个人的感情重要,还是天理良心、朝廷尊严重要”
沈默被海瑞问得一时语塞,他的目光移开了海瑞的面孔,怔怔地望着窗外,好久才叹了一声道:“我知道,你是信不过我的”
“卑职正是信得过中堂,才会问您这个问题。”海瑞闻言也不禁动容道:“我不知道这个案子背后涉及了多少神仙打架。但我知道,当初那些人发动这个案子,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并不是为了一个半瞎的胡宗宪,而是为了打击中堂大人您。”顿一顿,他的声音压低道:“卑职听到些许浮言,说胡宗宪一死,是给中堂解了难,竟然怀疑起,是您在背后下得手。卑职相信不是您,所以才请您力主把他的死因调查清楚,还天下人一个真相自然也不会再有人污蔑于您”这番话十分体现海瑞的进步,放在十年前,他刚刚到苏州当知县的时候,可是决计说不出这种旁敲侧击、bi人入彀的话来的。
沈默果然被他问得无话可说,沉默在那里许久,才轻轻摇头道:“我无法答应你。”
海瑞急了,道:“中堂难道不想让胡大帅瞑目九泉之下,不想让自己洗刷嫌疑”
“刚峰兄,你执念了”沈默深吸口气道:“这世上有些事,是没有真相的。”
“我不相信”海瑞闷声道:“真相永远都在,就看你有没有勇气揭开了”
沈默又叹口气道:“你把自己看得过重了”
海瑞一怔。
便听他近似残酷道:“你是个一身正气之人,天不怕地不怕,为了查案敢于抗上。可真要抗上,你这个区区四品少卿能抗得过谁去年冬里,你之所以能查出些震动朝野的东西来,那是因为上面有人要用它震动朝廷。如果上面不想查,你到现在也不知道滕祥和孟冲,到底长什么样子又怎么能破案”
海瑞被沈默的真话刺痛了,坐在椅子上双手紧紧捏着扶手,手背的青筋都要爆起来了,双目圆瞪着沈默,很难形容他此刻的心情震惊愤怒亦或是被戳破真相后的自嘲数月以来,一直萦于xiong怀的那股无力无趣之感,又一次占据心田,他深深吐出一口浊气道:“中堂大人说的是,这也是我为何执意请辞的原因所谓真相,就是你们这些部阁大臣任意捏造的四不像。你想让它像什么,它就像什么,不像也像。”说着两眼通红,声音哽咽道:“这个朝廷,就是被你们这些无视国法天理,一味只按自己的想法行事的大人们,给搞luàn了风气。上行下效,这大明朝上下都不讲王法,只把大人们的意思当王法,我海瑞就算是獬豸降世,又有什么用不过是你们装点mén面的摆设而已还不如挂冠而去,也好给国家省下一份俸禄”
~
海瑞的铮铮之言,也把沈默深深刺痛了,他微微抬头,举目望着房顶,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方才红着眼睛望着一脸决绝的海刚峰道:“在你的眼里,这世界就是非黑即白,但其实你错了,这黑与白的中间,其实还有一片灰sè,”说着自嘲的笑笑道:“而这世上多半棘手的事情,都要在这段灰sè地带里来解决。因为这世上的事情,越是复杂,就越是说不清对错,而是善中有恶、对错参半,你只能寻求一种,也许并不合法,却更合理的方法来解决”
这也算一个答案至少是沈默的真实心迹。其实海瑞并不是执着于案件的真相,而是想nong清上位者的心思,如果在玩nong了国法后,还沾沾自喜,毫无忏悔之意,那彻底决裂了。自己非得豁出去,也要把这个案件捅破天,让这些无耻之徒难以在朝廷容身
现在沈默的表现,虽然不能让他完全满意,但至少说明对方还有羞耻感和是非观,这样的人就坏不到哪去,至少不会罔顾百姓和国家若是他再下台,换上一个兴许更不靠谱,对大明并不是好事。
“中堂大人教训的是”于是海瑞淡淡道:“我海刚峰是不懂事,永远适应不了这个是非颠倒的官场”
沈默叹一声,刚要说话,却见他一抬手道:“但您说的对,我这样一走了之,并不是忠诚之举,所以如果您一定要留我,可以。”
沈默知道他还有下文,便抿着嘴chun听他接着道:“只是请务必把我调出京城,哪怕当个知县,能守护一方百姓就行。”
“可以”这已经是时下最好的选择了,沈默点点头道:“你想去哪里做官”
“随便”海瑞淡淡道:“就像中堂所说,两京一十三省,哪里还有净土,百姓都在受苦”
“我知道了,”沈默又点下头道:“你回去吧</br></br>
请收藏本站:https://www.jksw-sz.com 新起点小说手机版https://m.jksw-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