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小说
新起点小说 > 官居一品 > 官居一品第249部分阅读
字体:      护眼 关灯

官居一品第249部分阅读

  官居一品

打发走了怏怏的郭朴,张居正从书房里闪身出来,徐阶指着郭朴离去的方向道:“就是这个人在算计我,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估计那个高肃卿也跑不了。


高拱是张居正的老上级,两人私交不错,且互相欣赏对方的远大抱负,和经天纬地的才干,这种传说中的惺惺惜惺惺”让张居正忍不住想为他辩解两句道:“郭部堂也是按老师的意思在办吧”


他虽然没说完,但徐阶听得懂潜台词,冷冷道:“郭朴从来不把老夫放在眼里,有什么事情都是越过老夫直接向皇帝请示,今天却巴巴来问我的意思难道是他转了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都五六十的人了,当然不可能改脾气,所以徐阶断定:“就盼着我保下自己的门人,他好捧着新鲜出炉格证据,去展示给百官看吧。”老徐阶果然是半生浸滛于阴谋之中,高拱和郭朴如此巧妙的设计,还是让他猜了个不离十。


张居正听出老师对自己的不满,赶紧补救道:“学生知道了,以后不跟高拱来往就走了。”“不”徐阶却道:“继续和他往来,多长点心眼儿就走了。“学生明白了。”张居正恭声应下。


一场高层暗斗,展示在人们眼前的,只是浮光掠影的一瞬,京城很快就恢复了辛静,但其影响之深远,足以为今后四五年的朝局定调,至少目下便让千里之外的南京城,掀起了一场官场地震。


马坤、张蓥、蔡自廉,三位二品大员,全都被撤职回家,他们都是明白人,所以当沈就一脸歉疚的为他们摆酒送行时,他们一点也不怨他;能当上这么大官的,都不是糊涂人,知道这个结果不是沈就可以决定的,相反他在事前事后、尽心竭力的奔走处置,使兵变的危害降到最低,他们也免于被逮捕下狱、留下难以磨灭的耻辱。


只是从锦袍玉带的二品大员,一下子被打落凡尘,换成谁都会意兴萧索,言语间难免带着些灰心丧气,张勋醉眼朦胧的对沈就道:“沈大人,有时候我觉着你挺可怜的。”“怎么了”沈就完全不着恼,他犯不着跟一个掉了魂儿的老人过不去。


“你还不到三十岁”张勋呵呵笑道:“仕途最少还有四十年,你可怎么j得过去啊就算你一直能把所有人都踩在脚下,可头上还有个皇帝四十年时间,少说也要换个两三任吧,你得了这一任的宠,下一任就肯定不喜欢,甚至会把你看成是眼中钉,早晚也少不了我们这一天,甚至还会有杀身之祸”他已经完全醉了,言语间没有任何的遮掩。


边上的马坤和蔡自廉赶紧打圆场,但也不无忧虑的告诉沈就,这官职越小,就当得越长久,比如地方上的知府、京城里的主事一级干到七十致仕的比比皆是;但官做得越往上,就越难长久,不说别的,就看嘉靖一朝的内阁首辅,四十年间换了十几任,其中还有严篙独霸的一半时间,他们对沈就说,权势越大,要你负责人的地方也就越多。这摊子一大,哪有不出乱子的出了乱子你就要负责,乱子大了,就只能滚蛋回家,备至蒙受牢狱之灾,反正明朝这么大,就是不缺能当官的人。


最后他们用自己的教“告诉沈就一句金玉良言道:“想要善终,就要见好就收。”南京和北京,相隔千里之地,几位居于顶端的高官,同时发出这种感慨,绝对不是巧合


沈默默就的点头,心情也变得十分暗淡,目睹着几位尚书转眼倒台,不可能不对他的心理,产生严重的震撼,从而对未来生出新的思索。


迷走了几位尚书大臣,新的任命也下来了,北京工部右侍郎黄光升,将升任南京户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一职,则由兵部侍郎、辽东总督江东兼任。


“这两位都是赫赫有名的能吏,被派到南京来,恐怕不是贬谪,而是朝廷对留都的重视提高了,他们到来后,恐怕会大刀阔斧改革一番,你和你的手千千万小心行事。”沈就嘱咐徐鹏举道:“不要成为人家立威的工具。”


徐鹏举变得沉稳多了,他在南京的官场风暴中毫发无伤,仍然担任南京守备,他知道除了祖先阴德外,更赖沈就的庇护,看着那些大臣的悲惨下场,他倍觉庆幸之余,对沈就更是俯首帖耳。道:“那我日后该如何与他们相处”这是问分寸了。


“呵呵,不难相处。”沈就笑道:“这两位都是花甲老臣,而且前者以仁厚宽简闻名,后者的身体更是在辽东熬垮了,这次调来南京,也是休养之意,这样的老人家,不可能大过较真的,你不给他捅篓子,让他面子上过得去,他也不会让你过不去的。”


“哦十一一一一”徐鹏举明白了道=“尊着敬着说啥听着别太过分,是这意思吧”


“嗯”沈就点点头道:“你要是实在拿不准,可以去问李遴,尤其是训练的事情,你要多听他的。”李遂是南京兵部侍郎,这几个月里跟沈就走得很近,此人博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虽然善于逢迎,但这并不是坏事,至少让沈就在南京这段时间,什么事务处理的得心应手,且此人还担任过衢州知府,对银矿叛乱的认识,自然十分深刻,给了沈就许多很好的建议。


沈就有心让他跟徐鹏举走得近一点,除了互相帮衬着,别阴沟里翻了船之外,也是想让李遂帮着徐鹏举,把南京的jūn_duì 操练起来他把黄懋官的死,改成了自杀,大大减轻了叛乱士兵的罪责,又尽量满足了他们的条件,这样固然使兵变很快平息下来,但沈就十分担心,南京的官兵将因此益发骄横、不听号令。


为此,他已经命戚继光严加操练了几个月,看起来军容军貌焕然一新,可他担心一旦自己和戚继光离开,便迅速打回原形。所以一定要让徐鹏举和李遂把军纪维持下去,直到自己拿出办法,彻底解决问题。


交代完正事,沈就笑笑道:“还有,去烟花场所次数要减少一些,才三十出头,身子就虚成这样。”


听大人说这个了,徐鹏举也知道正事论完了,便挂起熟悉的嬉笑道:“您也要多多娱乐啊,还不刹三十,怎么枯燥的跟个老道学似的。“哈哈”沈就摇头笑道:“有看金瓶梅的道学吗”


“那不多了去了”徐鹏举笑道:“一听就是外行,知道吗,这人的外表越正经,内心就饥渴,又不好意思在外面风流,只好躲在屋里看黄书”说这话,见沈就一脸的尴尬,他赶紧给自己俩耳光道:“瞧我这张嘴,您当然不在其列,您是以批判糟粕的眼光在看,对对,批判糟粕”沈就翻个白眼,道:“我倒想多些这样的糟粕。”


“有十一一十一一有有有。”徐鹏举说话间从身后拿出个小包袱道=“这不临别了,也不知送大人点什么好,我就搜集了能找到的所有糟粕,给您路上解闷。”说着打开一看,嗬,什么灯草和尚、肉蒲团、绣塌野史、僧尼孽海之类,一看名字就很糟粕。


沈就心说,好么,我堂堂东南经略,六首状元,身边带一摞黄书,没事儿就拿出来品读,这要是传出去,我非得遗臭万年不可。


便摆摆手,有些可惜道:“算了,君子不夺人所好,我只留下金,做个想念,其余的还是你拿回去自己看吧分割


这个上午可真够晚的,赶紧继续去写未完待续,


第七三四章 阳下


跟随沈就来平叛的jūn_duì ,已经陆续返回浙江,只剩下两千戚家军,等候护送经略大人。等到大军启程那天,百官出城相送,却发现经略大人已经早是一步号许多人还准备了礼品,这些不知该送给谁了。


正在百官议论纷纷时,魏国公徐鹏举出声道:“经略大人最不喜欢分别的场面,所以先是一步,大家的心意他收下了,礼物便拿回去吧,诸位恪尽职守,就是对他最大的回报了。”


在一片叹息声中,百官无可奈何的转回城去,而放了他们鸽子的沈大人,却没有南下杭州,而是微服简行,只带了几十个护卫,乘一条船、往东去了苏州。


船儿顺风顺水,一天两夜到了苏州,第三天黎明时,以南京户部督粮主事的身份,巧没声儿的进了城,靠上客船码头他现在的身份非同小可,一举一动都万众瞩日,一言一行都牵动太大,只能这样暗度陈仓,才能安心做一些东南经略分外,的事。当他出现在苏州府衙时,把归有光吓了一跳,赶紧命人芸闭府门,请大人后堂说话“真热呀一一一一一一”沈就看着归有光满脍的油汗笑道=“这几年你可发福了。”归有光拿毛巾擦汗,笑道:“也到了发福的年纪。”见沈就脸上也带汗,他忙道:“我这就叫人拿冰块去。“不用,夏天出出汗好。”沈就摇头道:“切个西瓜就行了,最好是井水镇的。”“逼真有。”归有光便让人赶紧去切瓜,对沈就道:“想不到大人这么快就来了。”“不快点不行啊”沈就道:“杭州那边还有一摊事儿等着呢。“大人辛苦了。”归有光马上进入状态道:“不知大人准备在苏州几日,都有什么日程安排”


“最多五天。”沈就想一会儿,道:“我这次来的目的,一是会晤汇联号的股东,这个已经照会他们,你也要列席这个最少需要一天;二是欧阳老先生已经数次邀我参观苏州工程院,要进行一些成果展示,也得一天;三是苏州通译局、工学院开张,我要去讲话,最少各需要半天;四是你那个连襟就不能让我省点事儿”


听了大人的抱怨,归有光唯有歉意的苦笑道:“我也不知他是怎么了,怎么说也不听,就差拿绳子把他绑到杭州去了。”说着拱手道:“您千万别跟他一般见识,越是聪明的人,就越是好钻牛角尖。“我知道”沈就笑笑道:“他值得我三顾茅庐。”说着拍板道:“这件事放在首位,先清卉阳先生出山,然后再办别的事。”“使不得,使不得。”归有光连声道:“还是正事要紧,实在不行,我把他绑来见您,也不能耽误了您的大事儿。”


“唉,诚意这东西,贵在头一份。”沈就笑道:“我立即去请他,便是专程前来;若是做完别的事儿再来,就是顺道了,诚意可差远去了。


归有光叹口气道:“开阳他真是,真是福气啊”能看出来,他是打心眼里高兴。


时间宝贵,只是在府里吃了午饭,眯瞪了一个时辰,待得日慕时分,暑气稍稍赣退,沈就便催促归有光出门了,郑若曾的家在苏州城外的郑家村,不趁着城门落锨前出去,就只能明日再说了。


出了城,河道上还依旧热闹非凡,首尾相接的停满了等候进城的货船,都知道今天是没指望了,于是纷纷下了锚,伙夫开始做饭,伙计们则赤条条跃入水中,洗去一身的疲劳,而老板掌柜们,则佾洋洋的靠坐在躺椅上,喝个茶、哼个小曲、看个在大明朝还是稀罕玩意儿的上海商业报”又或者吸个神仙烟。


“我没看错吧”当沈就与对面一艘船近距一丈近远时,他清楚的看到,一个坐在椅子上的胖子,用火折子引着了一根一尺多长的烟杆,然后吧嗒吧嗒,一脸享受的吸起了旱烟。“什么,什么”归有光一直很紧张,虽然沈就不是专门来视察的,但万一哪里出现漏子,自己可没法交代。


“怎么还有人吸烟”沈就仿佛发现新大陆一般,惊呼道:“我以前从没见过哩”边上的三尺看了十分惊讶,大人就是得知兵变时,也没这么吃惊过。


“吸烟”归有光恍然道:“您是说淡巴菰,啊,也不知什么时候,兴起这股风来的,反正不会超过半年,最早只见从南洋回来的商人用,现在好像越来越多了”说着指向相邻的几条船道:“您看,四条船上,就有两个。”


沈就已经看到了,喃喃道:“淡巴菰该是烟草的拉丁发音吧看来这东西真是从南美那边传过来的。他依稀记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便看到当地土著在抽烟,现在已经过去七八十年了,随着贸备传到大明来,也没什么稀奇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有轻微的洁癖,不喜欢抽烟带来的味道,所以一阵惊讶后,也就不怎么波动了;归有光本想搞一个来给他看看,见他兴趣缺缺,也就没吱声。


而且归有光发现,自从看到那淡巴菰后,沈就便变得异常沉就,以他对大人的了解,这是沈就陷入深思索妁桌现,便示意船上人不要说话,以免打扰了大人。


沈就确实被那烟草的出现刺玫到了,倒不是想到林则徐虎门销烟之类的,这种香烟与鸦片并不搭界,他虽然不喜欢抽烟,却也无意禁烟。但这件舶来品却让他又一次想起,自己的本来身份一一奋一个陷身于旧式官场游戏的古代官僚外皮下,还藏着一个知道大航海、知道工业草命、知道满清入关、知道八国联军、知道这个伟大了五千年的国度,正要陷入有史以来最黑暗、最落后、最令人抓狂的五百年


但一个人真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吗平心而论,沈就认为不太可能,历史有其强大的惰性,想要改变它的方向,不啻于以卵击石;当然,他也不得不承认,历史的每次进步,都是由少数人推动的,但前提是天时地利人和,正如时势可以造英雄,但英雄却造不出时势,便是这个道理。


尤其是他缺少成为时代伟人所必须的浪漫情怀,他前世最大的梦想是当上局长,别说总理,甚至连厅长、部长都不敢想脚踏实地是他的优点,但过于现实又是他的缺点,让他当好普通人是绰绰有余可要让他承担民族的兴旺,国运的转折,就纯属强人所难了。


如果可能,沈就希望自己可以专心政务,把自己当成个道地的明朝官员,忘掉那些未来发生的事情他相信,只要自己早生五十年,一定可以做到这一点,但该死的老天爷,偏就把他扔到这嘉靖末年,这个有时势却无英雄的该死年代一一


这今年代哥伦布已经发现了新大陆,麦哲伦也完成了全球航行,西班牙马上就要吞并葡萄牙,海上马车夫眼看就要起航,大不列颠第一位伟大女王,还正在学习如何管理国家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也不算无可救药一一此时日本统一战已经打响,今后一百年都不会有倭寇淄扰东南;蒙古人虽然整天来抢劫,但他们已经丧失了黄金家族的荣光,只是为了生活,才几十年如一日的扮演抢劫犯角色,对大明的土地并不感兴趣;而此时大明真正的威胁一。真正在蓬勃发展,不过比起后来,还只是镪褓中的婴儿,有充足的时间去槁掂,总之,如果能把蒙古的问题解决了,大明将迎来一段难得的边境安宁。


再看国内,沈就虽然没什么历史知识,都知道嘉靖以后的皇帝,普遍很懈怠,内阁的权力将空前强大至少历史书上说张居正改革的条件时,都是这样描述的。


而且他还知道,毁灭北方农业文明的小冰河时期即将到来,会有连续几十年的庄稼减产、绝产、甚至颗粒无收,无数农民将面临被饿死的命运,这对亚欧大陆的所有国家都影响深远,欧洲人在许多亲朋饿死后,离开了土地,加入了已经蓬勃发展的大航海,到美洲、非洲、印度去寻找生计,被动的完成了从农业国到工商业国家的艰难转身;而中国人在许多亲朋饿死后,也离开土地,但他们却不知道活路在哪里,只能在大明的国土上游荡,组成浩浩荡荡的流民大军,走到哪里,便如蝗虫过境,不仅吃光喝光,还将对命运的不满,发泄在王公官绅身上,晓杀抢掠,无恶不作。所以才诞生了高迎祥、李自成、张舣忠之流,最后活生生把汉家天下毁灭殆尽,才让异族趁机入关,彻底断绝了跟上时代脚步的可能。


但与北方饿殍千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方工商业的蓬勃发展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小冰河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南方并没有受到影响,照样可以让穷人吃上饭,让富人穷奢极欲。这是财政制度不合理所致,是可以通过强有力的调整,改变这种穷的穷死、富得富死的极度不均。


再把眼光放远一点,决定未来谁主浮沉的大海上,大明的船队并不\”虽然目下只是以海商为主,却也强过在两牙在远东的力量;大明的商人已经踏足南洋各国,甚至到了印度、波斯湾一带,而更广阔富饶的澳洲、北美,尚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么大的留白,足够沈就挥洒一番,让一些看似无解的难题,变成民族二次创业的契机


这一切,仅想想便可让人兴奋的睡不着觉,可一旦回到现实,想去完成它,可就难于上青天了。他不怕时间漫长、甚至这辈子完不成也没关系,但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却也最是煎熬,让你始终无法对未来树立信心,甚至更相信自己这是在玩火,而且不大可能善终,正走出于这种心理,他才对孩子们读书不太上心,万一老子出了事,小兔崽子们只能去海外殖民了,如果真有那一天,他宁愿自己的儿手变成有道义的恶棍,而不是满脑子圣人之言的道学。


胡思乱想只是心灵的</br></br>


请收藏本站:https://www.jksw-sz.com 新起点小说手机版https://m.jksw-sz.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