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小说
新起点小说 > 我的重返人生 > 第538章 一堆空头支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38章 一堆空头支票

  我的重返人生

她也就是看出来方年面sè从容,并不拘谨,多的没有了。


刚好奉上热茶,杨余良就走进了办公室。


“方年同学,不好意思,耽误了几分钟。”


方年连忙起身:“校长客气,学生也是刚到。”


“下午还有课?”杨余良在会客沙发坐下,笑着问。


方年回答道:“上完课没回家。”


“哦。”杨余良面sè和蔼,“听说你周六才去了庐州的中科大,刚初步落实合作备忘就赶回来上课了?”


“学生惭愧,不咋太擅长具体工作。”方年笑着回答。


杨余良打趣道:“难不成真那么喜欢学习?”


方年笑了:“学习多轻松,什么事情都不用管。”


接着半开玩笑半认真道:“赶明儿要是能有老板收我当研究生,校长给我开个可以一直赖着不毕业的博士生后门吧?”


“像你这样学习好的,应该不缺教授收。”杨余良莞尔。


“……”


闲聊片刻,方年主动提起正事:“校长,前沿这边已经做好了全面准备,十分期待能与复旦科技园达成合作。”


杨余良并不意外:“好,具体事务你安排前沿的人去对接,复旦科技园那边我会打招呼。”


方年眨了眨眼睛:“好。”


似乎知道方年的疑虑,杨余良微笑着解释。


“这种合作谈不上要公平竞争,实际上是复旦科技园在到处跑资源,希望有资本愿意合作。


你能应承下来,也是节约他们的时间。”


“不管怎么说,跟本校学生创办的企业合作,比去从国外引入资本要来得好。”


“……”


方年还真是有些许疑惑。


这种共同合作,杨余良一句话就让他的前沿chā队,似乎有点走后门的意思。


虽然中午的时候温叶特地来了趟复旦,汇报了资料整理。


方年也清楚的了解到,复旦科技园希望跟资本共建的这支私募基金,在市场上并不讨喜。


至少国内资本市场毫无反应。


以至于复旦科技园方面辗转联系上了国外的资本机构。


基本确认的是东瀛一家资本企业,叫sbi,原身是软银资产管理。


但意向谈判并不顺利。


因为市场上对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的投资不太看好,虽然回报率可观,但风险实在太高,失败率太大太大。


不过既然都走到了这一步,杨余良似乎没必要横chā一脚。


听杨余良解释,方年还是能理解的。


一方面是国外资本,另一方面不确定性也高。


跟其它资本机构不同,方年本就需要探索如何将学术研究成果更好的转化为应用。


算是瞌睡枕头。


“谢谢校长照顾学生。”方年诚恳道谢。


杨余良摆摆手:“客气了,是我应该感谢你才对,这件事情其实拖了有几个月,我也是考虑到你特别成立了项目基金,应该有这个意向。”


“是的。”方年也没瞒着,“前沿投资了不少学术研究项目,需要把成果转化为应用,需要这方面的经验;


虽然跟复旦科技园共建的这支私募基金将只针对复旦成果转化,但不影响积累经验。”


杨余良微微一笑:“那就好。”


接着好奇问道:“好像你对基础学科方面的关注度非常高,同中科大的合作有划定学科;


看起来是以基础学科的数学物理为核心,建设基于信息产业领域的交叉研究中心?”


方年点点头:“是的。”


“前沿的规划比较大,目前还在基础技术积累阶段,前沿社团和前沿院都是为了技术储备做准备。”


“学术研究项目也是在积累技术。”


听方年说完,杨余良眉头一挑,很好奇地问道:“前沿的规划到底是什么?”


接着赶紧补充道:“如果不方便的话,不用回答。”


虽然一家公司的业务发展不会是太大的秘密。


因为最终还是要形成产品对外销售,最好人尽皆知的。


但杨余良依旧觉得自己是在打探某种秘密。


方年轻笑道:“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前沿现在有一款不足够优秀的女娲系统,规划就是围绕着系统生态发展。”


“只不过真正介入以后,才发现,哪怕只是服务于手机的cào作系统,其复杂度远比想象中要更大。”


杨余良和气一笑:“这不难理解,想想微软。”


“虽然只是服务于手机的cào作系统,如果真能发展起来,你或许将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


闻言,方年微笑道:“学生从未想过成为谁。”


“……”


“哈哈哈,好!”杨余良赞许道。


接着话锋一转:“上次听你说起过,有想要在申城建设一所联合前沿院,还没做好打算吗?”


听杨余良主动提起,方年眨了眨眼睛:“这也是学生想请校长帮忙的第二件事。”


“联合前沿院的建设在前沿的综合构思中,一直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最终内部讨论了个折中方案,以一家高校为主,邀请覆盖范围内的其它高校相关领域优秀教授入驻……


校长觉得可行吗?”


方年的话语落下后,杨余良沉吟片刻。


最后冷静道:“别的不好说,申城范围内应该可行。”


一听这话,方年飞快道:“谢谢校长!”


见状,杨余良忍不住伸手虚点两下。


“你啊你,我可没答应你,替前沿出面!”


方年笑着道:“校长,别的我不敢说,但前沿院的建设,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促成申城高校基础学科内部交流,加qiáng人才吸附能力。”


“这我信。”杨余良认同道,“你先说说看,在申城你想要建设的是哪些学科的交叉研究中心?”


方年早有准备,边从书包里掏出一份文件递给杨余良,边说。


“哲学、凝聚态物理、生物工程、心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以及大力发展或新建计算机视觉、计算机神经网络、计算机自然语言、机器学习等学科。”


杨余良翻完方年递过去的资料,沉吟着点头:“计划很不错。”


“前沿想要在哪里建设?投资多少钱?”


方年飞快回答:“张江,5亿起步,分批投入。”


“如果能在院名上突出复旦,我可以帮你。”杨余良平静道。


方年就笑:“这当然没问题,我是复旦学生。”


“……”


最终,杨余良硬是当场确定了院名:


前沿申城复旦联合技术研究院


下署其它高校标识。


杨余良甚至主动揽下了说服其它院校同意这个署名方案的活计。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不过并未直接进入筹建工作,杨余良给了个保守时间,十一国庆假期后。


方年没意见。


杨余良不会无的放矢,既然答应下来,事情就妥了。


之后的事务,想必陆总会很熟练。


约莫在校长室待了一小时,方年才告辞离去,可以说是许下一堆空头支票,满载而归。


三节求订阅和月票。


今天一定会有第二更,谁能想到除了中秋国庆居然还有第三个节日……十分感谢建国同志,希望人有事。


:。:m.x


请收藏本站:https://www.jksw-sz.com 新起点小说手机版https://m.jksw-sz.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