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小说
新起点小说 > 天马行空四部曲 > 第三十三章 善恶争鸣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十三章 善恶争鸣

  天马行空四部曲

这四种心﹙也叫四端或四德﹚,就是孟子论述人性本善的根据。孟子认為,人与禽兽的差别很微小,仅仅在於人有这些心。


如果没有这些心,就不能算作是人。在他看来,如果為人而不善,那不是本性的问题,而是由於捨弃了本性,没有很好地保持住它,绝不能说他本来就没有这些善的本性。


因此,人如果有了不善的思想和行為,就应闭门思过,检查自己是否放弃了那些天赋的心,努力把这些心找回来,以恢復人的本性。


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求其放心,后世称為復性。


如果反省自己,一切都合乎天赋的道德观念,那就是最大的快乐,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孟子的性善论对传统思想影响很大,宋代以后流传的《三字经》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善论也成為后来儒家的正统观念。


民為贵,社稷次之,君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為先,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这就是孟子的民本思想(部份人以為孟子是民主的先驱)。


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孟子认為取得政权要有爱民之心,还要有合法的手段。


而且政权还要有取决於民意,若上位者的德行和為政不為百姓所接受,那上位者就要丧失继续执政的资格了。


孟子并引用尚书太誓篇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告诫人君重视民心。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时人尊而号為卿;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所谓的孟子性善论比较。


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偽也的著名论点。他认為,人生来的本性是:饿了就想吃饱,冷了就想穿暖,累了就想休息,这是人之本性的真实表露。


在他看来,好利、疾恶、好声色等,都是人的自然情慾,也是人的性恶的表现。


而善的道德意识是后天人為加工的结果。这种后天人為的加工就叫偽。


荀子针对孟子的性善论,第一次运用性与偽的范畴来说明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道德的关係,反对把人的自然属性道德化。


强调性偽之分,认為人的自然本性是基於生理机能而產生的物质生活的欲求,而社会道德规范是对这种欲求的限制和调节,二者是对立的。


同时,二者又是统一的,无性,则偽之无所加;无偽,则性不能自美。性偽合,然后圣人之名一。


意思是说,没有自然本性,就用不会有社会道德的人為加工;没有人為加工,人性就不能由恶变善。


圣人的作用就在於把性和偽很好的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荀子较全面的论述了性与偽的对立统一关係,并著重强调对人性的改造,提出了化性起偽、涂之人可以為禹等观点,认為人都有改变本性,成為圣人的可能。


荀子性恶论的观点对法家影响甚大,但始终未能成為儒家的正统观念。


傅斯年认為荀子的说法与孔子相近,反而孔子与孟子对性的看法迥不相同,而这点差异宋儒明知之,而非宋儒所敢明言也。(未完待续。。)


请收藏本站:https://www.jksw-sz.com 新起点小说手机版https://m.jksw-sz.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